日前,湖南湘潭市一家燃气公司,工作人员在液化气储罐进行清污除锈作业时存在违规操作,致2人中毒遇难。
一次次血的教训!可却屡犯不止,为何!是安全意识,还有待提高!
所谓有限空间,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,与外界相对隔离,出入口较为狭窄,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,自然通风不良,易造成有毒有害、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。
有限空间分为四类:
密闭设备、地下有限空间、地上有限空间、冶金企业非标设备。
还有……
还有...
除了上面3种较为常见的有毒气体外,还有淹溺、坠落、高温高湿、辐射、触电、固体掩埋等。
可以说,有限空间就是个大陷阱,表面上不引人注意,背后却杀机四伏!
然而需要注意的是,每当事故发生后,往往由于危害认识不到位,急于救人而忽视防护措施,最终导致连环救人伤亡事故。
未经通风和检测,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。而且,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,应视为进入新的有限空间,重新通风和检测后方可进入。
实施检测时,检测标准与检测工作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,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,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,包括检测时间、地点、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。
作业前,必须采取可靠隔断(隔离)措施,将有限空间作业区域进安全隔离。同时,设立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标识,提前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性因素和防控措施要求。
有限空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,并配备个体防护装备并确保正确穿戴与使用,作业人员必须拴带救生绳;
在缺氧或存在有毒物质(气体)的有限空间作业时,应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;
在易燃易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,应穿防静电工作服、工作鞋,使用防爆型工具(照明);
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有限空间作业时,应穿戴好防酸碱工作服、工作鞋、手套等护品;
在产生噪声的有限空间作业时,应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声护具。
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人员进行技能培训。包括有限空间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,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,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。
随着“第四次工业革命”到来,对于有限空间作业,如地下管道检测,采用传统的人工进入管道等有限空间检测、作业的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风险。
面对这一现状,近年来国内已兴起了机械化、智能化的特种机器人代替人工等解决手段,如施罗德工业集团等代表企业,针对管道检测、修复推出了多种型号的特种机器人设备,大体方式如下:
1.视频检测:以CCTV检测机器人、QV潜望镜和内窥镜检测设备为代表,它们的共同点,就是代替人员快速进人管道内部完成视频、气体等检测工作。目前特种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城市地下雨污排水管网、城市综合管廊、石油管道、锅炉、烟囱、矿井、危险品仓库等。
1.疏通修复:以IMS Turbo管道切割机器人为代表,配备有强劲的气动切割系统,可代替作业人员进入封闭的有限空间“做手术”,高效快速。同时保障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。
看着屏幕就可以轻松处理管道内故障
▲IMS Turbo管道切割机器人对管道内故障进行切割作业